中国好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中国好茶

中国好茶

“中国茶”申遗成功!大理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位列其中

中国好茶网2023-05-08中国好茶茶叶蛋蛋黄发黑
印度茶叶产地,茶叶蛋蛋黄发黑,大红袍茶叶作用,“中国茶”申遗成功!大理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位列其中,印度茶叶产地,茶叶蛋蛋黄发黑,大红袍茶叶作用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

“中国茶”申遗成功!大理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位列其中

“中国茶”申遗成功!大理下关沱茶制作技艺、白族三道茶位列其中,

  印度茶叶产地,茶叶蛋蛋黄发黑,大红袍茶叶作用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包含了全国15个省份的44个小项目,大理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申报,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分别是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和茶俗(白族三道茶),实现大理世界非遗项目零的突破,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助力。

  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必经之路的大理,茶文化得天独厚。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苍山、无量山、哀牢山等地就有大理茶叶的种植园。到了汉代,大理有“叶榆焙茗”之说(“叶榆”是汉代在洱海地区设置的县名)。宋代大理寺庙的周围广植茶桑,形成了“深山藏古寺,古寺出名茶”的局面,“感通茶”最早就产于感通寺。

  明清时期,大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茶叶销售集散地,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到今天,、南涧清茶、永平大平坦、苍山雪绿、巍山乌龙茶等大理茶品数不胜数,大理茶文化不断与时俱进。

  为持续普及和推广茶文化及茶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大理不断挖掘茶文化资源,拓展茶旅融合新业态,努力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品质,在普及和推广茶文化及茶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保护和传承工作。

  茶香十里,共享非遗。成功入列此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两个大理茶品,有哪些特别之处?一起来看看。

  沱茶的雏形源远流长,明代《滇略》卷三中曾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下关沱茶,由明代的“团茶”演变而来,也因始创于茶马古道中心下关而得名。

  滇茶销藏,主要靠马帮驮运。1902年,下关茶商在“姑娘团茶(女儿茶)”的基础上改良,创制定型为外形呈碗臼状的砣茶。“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后因广销四川沱江一带,沱江水泡下关茶广为流传,“砣茶”便逐渐演变为“沱茶”。

  下关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础原料,经过筛分、拣剔、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等多个环节、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拼配、称量,一般是指采用不同原产地、不同风味、甚至不同年份的茶叶,按照配方进行配比和加工;蒸揉,是利用水蒸气软化茶叶,软化后倒入布袋中,努力紧实茶叶;压制成型,是利用双手、工具等各种方式,使沱茶呈紧压形态,传统的沱茶压制方法经历了从铅饼、石墩压制到压茶凳压制不同阶段,以压茶凳压制方法为例,利用杠杆原理在木杆的一头靠人工体重加压成型。

  之后,还要脱袋、干燥,即解开布袋,把茶置于木框上晾干。在此过程中,下关风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天然干燥条件,它是下关沱茶形成香高馥郁、醇厚回甘、经久耐泡等特殊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下关茶厂应运而生、“永昌祥”商号到康藏茶厂,再到如今的下关沱茶集团,下关沱茶走过了120年的悠悠岁月,成为大理州唯一的百年品牌,底蕴丰厚、韵味绵长的文化名片。

  为了实现对下关沱茶的创造性保护与传承,下关沱茶集团在研发创新下关沱茶制作技艺、推出迷你系列等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产品的同时,多次组织下关沱茶制作技艺非遗活态展演活动、为大中小学生安排非遗技艺体验活动、组织茶艺师参加茶艺培训活动等,守护百年匠心,传承文化技艺。

  与此同时,下关沱茶集团充分利用下关沱茶银桥新厂区先进的茶叶加工和研发基地、专业的茶博物馆和品鉴服务,打造了“工厂+博物馆+茶馆”的工业旅游基地,通过沉浸式的工业旅游线路设计,让现代工业观光、传统手工制茶体验及历史档案展览与当期产品品鉴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茶文旅融合。

  下关沱茶工业旅游基地以茶叶加工工业观光和茶文化体验为主题产品。在这里可以制茶、品茶、学茶,全身心沉浸式开启茶文化之旅。

  明代,徐霞客至大理,在其游记中记载“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这反映出了白族民间的茶俗——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白族人待客的重要传统礼仪之一,从制茶、敬茶到品茶,都有一套颇为讲究的仪式,在婚事、建房、丧葬等重要场合中都能喝到三道茶。

  三道茶中的第一道“苦茶”,即烤茶。将茶罐以文火烘烤,待罐升温后放入苍山绿茶。不停抖动茶罐,直到茶叶微黄、香气溢出,即刻注入沸水,琥珀色的茶汤伴着浓酽的茶味倾入茶盅,双手举盅敬与宾客以示尊重。

  第二道“甜茶”,以苦茶为汤底,加入红糖和白糖熬制。核桃刨成薄片,乳扇烤制后切丝,核桃片乳扇丝做底,冲上滚烫的茶水,单纯的甜味中裹挟了更多的香气。

  第三道“回味茶”,掺入蜂蜜、花椒、姜片等在水中煮沸,此茶甜、苦、麻、辣俱全,令人回味无穷。

  道茶的器皿同样有所讲究,第一道苦茶用小茶盅,第二杯甜茶用小碗,第三杯回味茶的杯具容量则居于前两者之间……

  “一苦、二甜、三回味”,品白族三道茶,就如品味人生。在推杯换盏间,总能感受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宁静。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茶文化,2018年底,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三道茶传习所在龙龛村设立,这个传统的白族庭院也是白族三道茶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董丽的老家。

  董丽创办了白族三道茶体验馆暨茶叶博物馆,多年研究茶文化的心血被珍藏于此。同时,董丽还不定时开展白族三道茶的文化体验活动和教学活动,一波一波的游客纷至沓来,认真品味白族三道茶。

  此外,在大理大学、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白族三道茶教学点,董丽不定期过去授课,让传统的三道茶走进了学子的学习生活中。

  不止于进校园,白族三道茶也走进了景区景点。在洱海游船上、张家花园、严家大院等旅游景区景点都经常能看到三道茶的身影,这些地方的三道茶融入白族歌舞乐中进行呈现,深受游客欢迎……白族三道茶见证和陪伴了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带成大理靓丽的名片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理将以此次申报世界非遗为契机,继续书写好“茶非遗”这篇大文章,努力擦亮这一文化名片,让更多人走近、了解、爱上大理茶,使之熠熠生辉,茗香四溢。

  周磊 大理州文旅局 大理州非遗保护中心 下关沱茶集团 大理广播电视台 图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