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比现在互联网行业还赚钱的创业项目是啥?
300年前比现在互联网行业还赚钱的创业项目是啥?
300年前比现在互联网行业还赚钱的创业项目是啥?,茶叶蛋减肥吗,梦见买茶叶,茶叶如何杀青,
今天我们去山西旅游,会发现山西有数不清的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
这些大院十分气派,雕梁画栋,连砖雕都十分精致,这些都是百年前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的杰作。
相信每一个去过的朋友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些大院的主人是做什么生意赚到一个小目标的?
△1874年,湖北蒲圻(今赤壁)羊楼洞村,在运输前干燥和烘焙茶叶,这些茶叶主要销往俄罗斯
以渠家大院为例,这处大院比闻名于世的乔家大院规模更大,号称“渠半城”,最繁盛时面积占县城的一半。茶叶生意在渠家商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把来自福建武夷山、两湖等地的茶叶通过“万里茶道”卖到俄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而渠家只是那个时代无数做茶叶出口生意家族的一个缩影,就如同今天的生意人涌入互联网行业一样,茶叶生意是当时的香饽饽,热门行业。
从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0多年时间里,晋商通过“万里茶道”做茶叶出口生意,赚了上亿两白银,而“万里茶道”只是中国茶出口至俄国的一条贸易路线,在中国南方还有一条海上茶叶贸易路线,这条线上的茶叶主要出口至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
△茶叶过秤,茶农们把他们的茶叶交至收购的茶厂。拍摄:来华收购茶叶的英国商人罗伯特·加德拉,1885年
中国茶沿着这两条主要出口路线源源不断地运往欧美,1886年达到古代中国茶叶出口的顶峰,出口量高达13.4万吨( 268万担) ,在世界茶叶出口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要说300年前比现在互联网行业还赚钱的创业项目是啥?茶叶生意一定榜上有名!
这一时期,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都对中国茶“上瘾”,欲罢不能,但是当我们把时间线世纪初,却很难发现有一个欧美人喝茶,中国茶大规模出口的最早时期是明代。
在福建武夷山保护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17世纪时,武夷山中的一个茶商收购了一些刚刚采摘下来的青茶,但突然遇到匪患,他逃走了,回来时,发现这些青茶已经发黑发酵了。他舍不得把这些发酵的茶叶倒掉,于是把它们略微揉制,用当地的马尾松烘干,制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黑红色泽的发酵茶,这种茶当时的中国人是不认可的。后来这茶被卖给了来中国购茶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又把这茶卖给了英国人,没想到还赚了一笔。而且这茶在英国大受欢迎,此后,常年出口到欧洲。
故事中发黑发酵的茶就是日后人尽皆知的“正山小种”[1],其在日后成为了世界红茶的鼻祖。
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事实,只要我们翻开记录那段茶路历史的故纸堆,都可以发现茶在17世纪时就已经从中国逐步传播到欧洲了。
当然茶从中国被“种草”到英国,不是一个小故事就能解释的,需要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15-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旅行。
几乎同一时期,来自非洲的咖啡、美洲的巧克力和亚洲的茶这三种“异域嗜好”不约而同地普及到欧洲,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是时,欧洲人从中世纪(476-1453年)黑暗封闭的时代走出来了,世界连为一体,人们的情绪更加激昂,躁动的人群极需一种“”。
这时一些西方传教士、商人、冒险家坐上远行的帆船,他们从非洲绕道好望角到中国,在中国他们接触到了茶。
回国之后有些人著书立说推介中国茶,如在中国最早传播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加斯博·克鲁兹于1556年到达中国,回国后他以葡文写下了关于茶叶的著作,在书中他写道:“(在中国)凡是上等人家大都以茶敬客,这种饮料以苦为主,为红色,可以治病,是一种药草煎成的汁液。”
1610年,曾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著名耶稣传教士利玛窦也出版了介绍中国饮茶仪式的著作。
1662年英王查尔斯二世与葡萄牙拉甘扎的凯特琳娜公主结婚,她是一个酷爱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婚后凯特琳娜开始在宫廷中使用中国产的精致且半透明的茶具饮茶,很快整个英国都风靡起来。
几十年后的18世纪,随着更多的来华传教士深入研究中国典籍,他们把这些典籍翻译和介绍到欧洲,中西交流上了一个台阶。
在广袤的欧洲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东学西渐”和“中国热”的浪潮,来自中国的一切都受到西方人的热情追捧,茶叶也不例外。
通过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茶叶具体贸易额就能一窥究竟,具体数据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1790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茶叶货值是1722年的34倍左右,这也反映了18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茶叶贸易规模和价值的提升,茶叶价格在大幅下降,茶叶从英国贵族阶层普及至普通民众。
英国是一个岛国,温带海洋性气候,浓雾天气多,比较湿冷,而茶是热饮,喝了之后身体很暖和,且茶还有防潮的性能,是一种上佳的饮品。
还有就是这时英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革命,有一大批社畜在工厂搬砖,他们得不到劳动法的保护,每天得搬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人犯困犯饿了怎么办?
喝茶,茶可以提神,下午茶喝茶吃点心,可以填饱肚子,这是茶在英国无孔不入的又一原因。
英国人在17世纪中期建立了大英帝国的雏形,到19世纪时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帝国了。当中国茶在英国普及后,被英国人带到了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英属殖民地。
“万里茶道”前期起自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中国境内的终点是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一直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余公里,比万里长城还长。
后期,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受太平天国战事影响,福建茶路中断,茶路起点转移到了湖南安化。
据《茶叶贸易实务》记载,茶叶首次到达圣彼得堡的时间是1618年,被当作礼物从中国运到萨·亚力克西斯。
当时的沙皇使者没见过茶叶,拒绝接受,后经劝说才勉为其难地收下。他把茶叶带回圣彼得堡,沙皇命仆人沏茶请大臣们品尝,大家都感觉到“真香”。
俄国人之所以刚接触茶就有好感,原因是他们的食品结构中乳与肉的比例较大,其生态环境处于高寒地区,人们喜欢喝酒,加上水土等原因,他们迫切需要茶而补充各种维生素。
不过茶在俄国的普及也经过了很长时间,和英国一样,也是先在贵族圈子中流行,之后逐步扩展到民间,和近几年平衡车的普及很像,平衡车刚出来时一辆卖上万美元,定位是高端人群,现在一两千人民币就能买到了,成了大众消费品,其中关键是技术的突破。
中国茶在18 世纪末,由俄国上层享用的时尚饮品成为了俄国西伯利亚人的生活必需品,关键的突破是政策上的。
首先是清朝康熙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1727 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允许中俄商人直接在此贸易,茶路进入空前通畅的时期。
据已有研究数据显示,1755-1810年,50多年间,中国输出到俄国的茶叶增加了8倍; 1811-1850 年,40年间递增了4倍; 在近100年的时间中,我国输出俄国茶叶的数量增加260多倍。
如果我们能回到那时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到恰克图的路上,就能看到几十万头骆驼背着茶叶在草原上往返,天边处驼夫们牵着骆驼,穿越茫茫草原,或烈日当头,或顶风冒雪,走到浩瀚的戈壁、沙漠,在鸟兽绝迹的无人区开辟出“万里茶道”上最艰难的一段路程。
在这条“万里茶道”上把茶叶生意做得最好的是晋商。每到采茶季,他们会携带大把资金将茶庄开到茶乡,进山直接雇人采茶和收购毛茶,并进行加工、包装。
1755年恰克图贸易额达83.7万卢布,1800年增加到838.3万卢布。1820年,中国向俄国出口茶叶超过10万普特(俄国重量单位,1普特≈16.38千克),占当时两国贸易额的88%。
据统计,在百年中俄茶叶贸易中,晋商总共收入了上亿两白银,他们把赚到的钱拿回家盖了规模宏大的宅院,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极为珍贵的有形财富,现在山西发展旅游业,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大院多。
随着俄国大规模进口中国茶,其国内的茶叶价格大幅下降,变成普通人也能享用的饮品。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发表于1831年的《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就曾写到过俄国的饮茶风气:
一条海上茶叶贸易之路,一条中俄“万里茶道”,一片小小的树叶,翻山越岭,渡江越海,为何中国茶能在300多年前从此岸到彼岸?
“15到17世纪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世界贸易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欧洲诸国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相继来到亚洲,茶叶由它们从海路运到欧洲,成为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上流社会的高档时髦新饮品。”[2]
[2]:2022年4月23日,在由2020 年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主办的中国茶叶国际分享高端学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茶文化引领》主题演讲中提到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200多年的时间里,从南到北的中国商人纷纷从事出口茶叶生意,赚钱程度堪比现在的互联网行业。
但是盛极必衰,水满则溢,中国茶在巅峰时就已显现出衰败的痕迹,从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前,进入了历史最低谷。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和读者分享,中国茶是怎么被英国茶全面压制的,英国人采用更先进的机械制茶工艺,在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英属殖民地大规模种植红茶……
[4]刑莉.清代中期中蒙俄茶叶贸易及价值解构.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
[5]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 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北京大学学报,2014.
[6]张喜琴.清代中俄边境贸易中的主要商人团体.山西大学学报,2015.
今天我们去山西旅游,会发现山西有数不清的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这些大院十分气派,雕梁画栋,连砖雕都十分精致,这些都是百年前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的杰作。
相信每一个去过的朋友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这些大院的主人是做什么生意赚到一个小目标的?
△1874年,湖北蒲圻(今赤壁)羊楼洞村,在运输前干燥和烘焙茶叶,这些茶叶主要销往俄罗斯
以渠家大院为例,这处大院比闻名于世的乔家大院规模更大,号称“渠半城”,最繁盛时面积占县城的一半。茶叶生意在渠家商业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把来自福建武夷山、两湖等地的茶叶通过“万里茶道”卖到俄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而渠家只是那个时代无数做茶叶出口生意家族的一个缩影,就如同今天的生意人涌入互联网行业一样,茶叶生意是当时的香饽饽,热门行业。
从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0多年时间里,晋商通过“万里茶道”做茶叶出口生意,赚了上亿两白银,而“万里茶道”只是中国茶出口至俄国的一条贸易路线,在中国南方还有一条海上茶叶贸易路线,这条线上的茶叶主要出口至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
△茶叶过秤,茶农们把他们的茶叶交至收购的茶厂。拍摄:来华收购茶叶的英国商人罗伯特·加德拉,1885年
中国茶沿着这两条主要出口路线源源不断地运往欧美,1886年达到古代中国茶叶出口的顶峰,出口量高达13.4万吨( 268万担) ,在世界茶叶出口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要说300年前比现在互联网行业还赚钱的创业项目是啥?茶叶生意一定榜上有名!
这一时期,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都对中国茶“上瘾”,欲罢不能,但是当我们把时间线世纪初,却很难发现有一个欧美人喝茶,中国茶大规模出口的最早时期是明代。
在福建武夷山保护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17世纪时,武夷山中的一个茶商收购了一些刚刚采摘下来的青茶,但突然遇到匪患,他逃走了,回来时,发现这些青茶已经发黑发酵了。他舍不得把这些发酵的茶叶倒掉,于是把它们略微揉制,用当地的马尾松烘干,制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黑红色泽的发酵茶,这种茶当时的中国人是不认可的。后来这茶被卖给了来中国购茶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他们又把这茶卖给了英国人,没想到还赚了一笔。而且这茶在英国大受欢迎,此后,常年出口到欧洲。
故事中发黑发酵的茶就是日后人尽皆知的“正山小种”[1],其在日后成为了世界红茶的鼻祖。
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事实,只要我们翻开记录那段茶路历史的故纸堆,都可以发现茶在17世纪时就已经从中国逐步传播到欧洲了。
当然茶从中国被“种草”到英国,不是一个小故事就能解释的,需要和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15-17世纪是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旅行。
几乎同一时期,来自非洲的咖啡、美洲的巧克力和亚洲的茶这三种“异域嗜好”不约而同地普及到欧洲,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是时,欧洲人从中世纪(476-1453年)黑暗封闭的时代走出来了,世界连为一体,人们的情绪更加激昂,躁动的人群极需一种“”。
这时一些西方传教士、商人、冒险家坐上远行的帆船,他们从非洲绕道好望角到中国,在中国他们接触到了茶。
回国之后有些人著书立说推介中国茶,如在中国最早传播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加斯博·克鲁兹于1556年到达中国,回国后他以葡文写下了关于茶叶的著作,在书中他写道:“(在中国)凡是上等人家大都以茶敬客,这种饮料以苦为主,为红色,可以治病,是一种药草煎成的汁液。”
1610年,曾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著名耶稣传教士利玛窦也出版了介绍中国饮茶仪式的著作。
1662年英王查尔斯二世与葡萄牙拉甘扎的凯特琳娜公主结婚,她是一个酷爱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婚后凯特琳娜开始在宫廷中使用中国产的精致且半透明的茶具饮茶,很快整个英国都风靡起来。
几十年后的18世纪,随着更多的来华传教士深入研究中国典籍,他们把这些典籍翻译和介绍到欧洲,中西交流上了一个台阶。
在广袤的欧洲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东学西渐”和“中国热”的浪潮,来自中国的一切都受到西方人的热情追捧,茶叶也不例外。
通过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茶叶具体贸易额就能一窥究竟,具体数据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1790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茶叶货值是1722年的34倍左右,这也反映了18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茶叶贸易规模和价值的提升,茶叶价格在大幅下降,茶叶从英国贵族阶层普及至普通民众。
英国是一个岛国,温带海洋性气候,浓雾天气多,比较湿冷,而茶是热饮,喝了之后身体很暖和,且茶还有防潮的性能,是一种上佳的饮品。
还有就是这时英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革命,有一大批社畜在工厂搬砖,他们得不到劳动法的保护,每天得搬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人犯困犯饿了怎么办?
喝茶,茶可以提神,下午茶喝茶吃点心,可以填饱肚子,这是茶在英国无孔不入的又一原因。
英国人在17世纪中期建立了大英帝国的雏形,到19世纪时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帝国了。当中国茶在英国普及后,被英国人带到了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英属殖民地。
“万里茶道”前期起自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中国境内的终点是恰克图,全程约4760公里。茶道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一直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余公里,比万里长城还长。
后期,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因受太平天国战事影响,福建茶路中断,茶路起点转移到了湖南安化。
据《茶叶贸易实务》记载,茶叶首次到达圣彼得堡的时间是1618年,被当作礼物从中国运到萨·亚力克西斯。
当时的沙皇使者没见过茶叶,拒绝接受,后经劝说才勉为其难地收下。他把茶叶带回圣彼得堡,沙皇命仆人沏茶请大臣们品尝,大家都感觉到“真香”。
俄国人之所以刚接触茶就有好感,原因是他们的食品结构中乳与肉的比例较大,其生态环境处于高寒地区,人们喜欢喝酒,加上水土等原因,他们迫切需要茶而补充各种维生素。
不过茶在俄国的普及也经过了很长时间,和英国一样,也是先在贵族圈子中流行,之后逐步扩展到民间,和近几年平衡车的普及很像,平衡车刚出来时一辆卖上万美元,定位是高端人群,现在一两千人民币就能买到了,成了大众消费品,其中关键是技术的突破。
中国茶在18 世纪末,由俄国上层享用的时尚饮品成为了俄国西伯利亚人的生活必需品,关键的突破是政策上的。
首先是清朝康熙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1727 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允许中俄商人直接在此贸易,茶路进入空前通畅的时期。
据已有研究数据显示,1755-1810年,50多年间,中国输出到俄国的茶叶增加了8倍; 1811-1850 年,40年间递增了4倍; 在近100年的时间中,我国输出俄国茶叶的数量增加260多倍。
如果我们能回到那时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到恰克图的路上,就能看到几十万头骆驼背着茶叶在草原上往返,天边处驼夫们牵着骆驼,穿越茫茫草原,或烈日当头,或顶风冒雪,走到浩瀚的戈壁、沙漠,在鸟兽绝迹的无人区开辟出“万里茶道”上最艰难的一段路程。
在这条“万里茶道”上把茶叶生意做得最好的是晋商。每到采茶季,他们会携带大把资金将茶庄开到茶乡,进山直接雇人采茶和收购毛茶,并进行加工、包装。
1755年恰克图贸易额达83.7万卢布,1800年增加到838.3万卢布。1820年,中国向俄国出口茶叶超过10万普特(俄国重量单位,1普特≈16.38千克),占当时两国贸易额的88%。
据统计,在百年中俄茶叶贸易中,晋商总共收入了上亿两白银,他们把赚到的钱拿回家盖了规模宏大的宅院,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极为珍贵的有形财富,现在山西发展旅游业,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大院多。
随着俄国大规模进口中国茶,其国内的茶叶价格大幅下降,变成普通人也能享用的饮品。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发表于1831年的《叶普盖尼·奥涅金》中就曾写到过俄国的饮茶风气:
一条海上茶叶贸易之路,一条中俄“万里茶道”,一片小小的树叶,翻山越岭,渡江越海,为何中国茶能在300多年前从此岸到彼岸?
“15到17世纪全球的大航海时代,世界贸易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欧洲诸国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相继来到亚洲,茶叶由它们从海路运到欧洲,成为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上流社会的高档时髦新饮品。”[2]
[2]:2022年4月23日,在由2020 年阿联酋迪拜世博会中华文化馆主办的中国茶叶国际分享高端学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沈冬梅《茶文化引领》主题演讲中提到
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200多年的时间里,从南到北的中国商人纷纷从事出口茶叶生意,赚钱程度堪比现在的互联网行业。
但是盛极必衰,水满则溢,中国茶在巅峰时就已显现出衰败的痕迹,从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前,进入了历史最低谷。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和读者分享,中国茶是怎么被英国茶全面压制的,英国人采用更先进的机械制茶工艺,在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英属殖民地大规模种植红茶……
[4]刑莉.清代中期中蒙俄茶叶贸易及价值解构.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
[5]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 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北京大学学报,2014.
[6]张喜琴.清代中俄边境贸易中的主要商人团体.山西大学学报,2015.
相关文章
- 百年传承父子均是制茶大师福建福鼎这家白茶居然有这样的实力?
- 安徽新茶延迟上市半个月:产量或降低 价格稳中趋降
- 8分钟售出上万杯! 奈雪联名《苍兰诀》的这杯石榴婚茶冲上热搜
- “及时雨”浇灌“五朵金花”!
- 1946年抗联将领单独赴约喝了军统女特务一杯茶后身亡
- 《梦华录》里的茶文化有多浓厚?这些细节您一定没发现!
- teastone茶叶好喝吗
- 2019临沧“天下茶尊”茶叶节
- 2022年“水城春”早春茶抢“鲜”开采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武夷岩茶见证两岸茶缘
- 2024年礼物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3777亿元聚焦茶叶礼盒发展新风向
- 不可思议!南京茶颜悦色开业排队需5小时一杯奶茶被炒到200元
- 【轻奢族】传统文化复兴之“我爱宋朝”系列——龙坞茶镇宋代点茶体验
- 2022年江苏省首届评茶员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句容开赛 百余名选手同场“品茗识香”赛技能
- “茶树抗寒良种选育、高产配套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 20万工程款刚到手就被“借走” 包工头却说是茶叶
- 保存茶叶别直接放冰箱教你2招放上一年的口感都还在线
- 【地理素材】换个视角看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山水自在中国茶附中国十大名茶冲饮指南
- “丽水三茶节”瓯江水运(石浦码头)云和展陈活动询价公告
- “阳澄湖大闸蟹”面临洗牌 拓展经销方向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