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好茶百科

好茶百科

茶学家: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中国好茶网2023-05-08好茶百科尚坤茶叶
90公斤茶叶蛋,尚坤茶叶,茶叶蛋吃着很香,茶学家: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90公斤茶叶蛋,尚坤茶叶,茶叶蛋吃着很香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

茶学家: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茶学家:陈椽先生的福建缘·武夷情,

  90公斤茶叶蛋,尚坤茶叶,茶叶蛋吃着很香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

  走近武夷山,给您留下不仅是武夷奇山秀水,还有那令您齿颊流芳醇香浓厚的武夷岩茶,而以大红袍叶片为背景“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的图案,已成为大红袍形象代言,成为武夷山的名片,也将留在您永久的记忆中。

  陈椽(1908-1999),又名陈愧三,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

  1908年3月8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古城崇武铸就了他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和石雕似的坚强意志。

  1934年,26岁的陈椽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在他任浙江茶叶检验处主任时,就开始着手收集茶叶科学的有关资料,建立了茶叶检验实施办法和一套完整的表格。1940年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他就深入茶场、茶厂搜集资料,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这本教材包括茶业通论、茶树栽培、茶叶制造、茶叶检验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被晋升为副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继续为创立茶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先后编著了《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茶树栽培学》等4部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1957年晋升为教授,这期间他还致力于提高《制茶学》的教学水平,两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制茶学》以及《茶叶检验学》,出版了《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和《炒青绿茶》等专著,《制茶全书》5个分册,共100多万字。

  1977年撰写了《茶业通史》、《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茶与医药》3部共100多万字的巨著,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主编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制茶学》,编著《制茶技术理论》,作为研究生必修课的教材,主编《中国名茶选集》,作为制茶学的补充教材。主编了《茶叶商品学》、《茶业经营管理学》,还编写了《茶药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初步建立了完整的中国茶业教育体系和各专业的主要教材。

  福建的茶学高等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福建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农学系的工业原料作物学和园艺系的食品加工学课程中,已有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的课程,至文革前,我国著名茶学家陈椽教授多次回闽时,向学院领导提出,根据福建实际,福建农学院应开设茶学专业的建议。1975年福建农学院就先建立两年制茶叶专修科(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为积累办学经验再招收一届专科共三届),1978年起改为四年制本科。福建农学院茶叶专业从专业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无不倾注陈老的心血和扶持。

  福建农学院开办茶叶专业之初,师资奇缺,学校刚刚复办又地处三明荆东,交通不便,条件异常艰苦,陈老为福建农学院培养师资、建立实验室,为我校茶学本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10月受学校之邀,陈老亲自到福建农学院为茶学82级本科学生开设《茶叶商品学》,为适应新形势下茶叶学科发展开设新课程,为福建茶叶学科经济方向首开先河。他治学严谨,教书育人,77岁高龄的他每次都是站着为学生讲授90分钟的课程,他讲课生动诙谐,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教学方法,让学生受益非浅。1985-1986年在福建讲学期间,陈老先生利用课余时间修改补充《茶药学》一书。

  陈椽教授不仅是茶学的教育家、理论家,还特别是制茶实践专家,他经常带领学生到武夷山实践,关注并关心武夷岩茶的发展。他以“晚甘侯”出现的时间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的齐时起源”陈椽教授考证发现“晚甘侯”最早出现于南齐(公元479-502年)尚书右仆射王矣之子王肃死后,同人送给他的溢号,以表其节。王肃在南齐是个谏官、净臣,“御使都谏”。王肃嗜茶,故同人送给的溢号为“晚甘侯”,这是“晚甘侯”最早出现的时间和来源。据此陈椽教授推断武夷茶约在南北朝齐时起源。他说“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在《茶叶商品学》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武夷岩茶温而不寒,提神健胃,消食下气,还可用于防癌抗癌,具有降低胆固醇和减重去肥的功效”。1984年他撰写《武夷茶三起三落·武夷茶起源考证》是武夷茶历史和生产发展的最好的史料。

  陈老非常关心武夷岩茶的发展,为来访的陈德华提写“大红袍八三茶人陈椽题”。此后由陈椽题名大红袍,印着玉女峰图案的红色小包装盒,在一段相当时间里,从武夷山走向大江南北海内外,一度成为岩茶的醒目标志。陈德华的《武夷山大红袍二三事》一文中也提到“1991年新茶开始时,大红袍版面款式作了修改,净含量由原来的15克改为20克,正面武夷茶王大红袍改用陈椽教授的题字。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