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好茶中国

好茶中国

云品好味离不开这一“味”

中国好茶网2023-01-17好茶中国进口茶叶
李菁菁茶叶,进口茶叶,做梦梦见茶叶,云品好味离不开这一“味”,李菁菁茶叶,进口茶叶,做梦梦见茶叶千百年来,因为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普洱与世界对话,演绎了无数精彩,有“世界茶源”的美誉;近年来,普洱秉持“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的

云品好味离不开这一“味”

云品好味离不开这一“味”,

  李菁菁茶叶,进口茶叶,做梦梦见茶叶千百年来,因为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普洱与世界对话,演绎了无数精彩,有“世界茶源”的美誉;近年来,普洱秉持“让全国人民喝上普洱茶”的愿景,持续高质量发展茶产业,迸发出无限活力。茶叶,已经成为普洱的一张亮丽名片。

  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这条主线,普洱把生态有机作为普洱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推进有机茶园转换,全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49万亩,占全省有机茶园面积的46%,获得中国有机茶认证企业241户、证书315张,获得国外有机茶认证企业50户,证书64张,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思茅国家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有机茶认证企业和认证证书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提升普洱茶品牌影响力,做大做强普洱茶第一支柱产业。普洱市持续巩固提升普洱茶品牌,制定诚信联盟标准,不断提升高端普洱茶影响力;举办中国普洱茶节等活动,搭建普洱茶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发展模式,培育出澜沧古茶、祖祥有机茶、帝泊洱生物茶、景谷大白茶、龙生茶叶等一批在全国业界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明星茶企,澜沧古茶、祖祥、龙生茶叶、帝泊洱产品先后上榜“云南十大名茶”,其中,澜沧古茶位居2021年云南省“十大名茶”之首。2021年,5000吨低氟普洱茶销往西藏,显现出良好的“品牌效应”。

  截至目前,普洱市全市共有现代茶园175万亩,居云南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实现茶产业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5%。一片小茶叶,正在逐渐做成一个大产业。

  普洱市是中国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被誉为“阿拉比卡的天堂”。普洱咖啡是一张带着浓郁醇香的名片,也是与普洱茶并重,最具潜力、最有前途的产业。目前普洱已发展成为中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咖啡主产区。

  走进普洱,咖啡是绕不开的话题,每一幕都是蓬勃喜人的发展图景。2012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普洱“中国咖啡之都”称号。2020年,普洱咖啡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2021年8月,普洱市获批建设咖啡质量基础与技术服务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普洱咖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普洱咖啡是在最适宜的纬度和海拔带种植的高山小粒咖啡,有远山森林的味道,沐浴着北回归线的和煦阳光,集高山河谷之精华,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被赞誉为全球“质量最好的咖啡”之一,吸引了雀巢、星巴克、瑞幸、三顿半等国内外一流咖啡企业前来采购。

  2014年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落户普洱,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十届云南省咖啡生豆大赛,七届“中国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中国区比赛,两届普洱国际精品咖啡博览会,以此为媒介,深化了普洱与世界各地咖啡产区、咖啡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普洱小凹子、爱伲、漫崖等咖啡庄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的咖啡采摘季,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咖啡爱好者、咖啡创业者,纷纷到普洱研学培训,研讨咖啡产业发展,学习交流咖啡文化。

  普洱市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市内有16个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普洱已知中药材品种3665种,其中植物药2881种,被誉为“生物种质基因宝库”和“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思茅、宁洱、孟连、景谷4个县(区)被认定为云南省“云药之乡”。2021年,全市生物药材种植面积达61.2万亩,产量6.66万吨,综合产值77.87亿元。现有种植品种28个,10000亩以上品种11个,5000至10000亩的品种5个。普洱市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区。中药材产值由2010年0.34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5.4亿元,年均增长52.76%,总体上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围绕云茯苓、林下三七、白及、滇黄精、石斛、滇重楼、砂仁等普洱优势特色中药材,普洱市将着力推进种子种苗育繁推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着力提升产地初加工能力,加快中药饮片和药食同源产品等开发,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到2024年,全市中药材面积将稳定在4万公顷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将由2021年的6.66万吨、78亿元分别增加到8万吨、100亿元。

  在党的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上,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荣誉校长朱有勇亮相接受采访。对于这位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家更习惯于称他为“土豆院士”。4年前,朱有勇院士把普洱市澜沧县群众种出来的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现场推广,“土豆院士”因此得名,普洱澜沧“院士洋芋”也随之“出圈”。

  依托中国工程院的强大科技人才力量,在“土豆院士”朱有勇的带领下,普洱澜沧群众在冬闲田里种上了冬季马铃薯,产出了熟期早、薯形好、个大光滑、口感好的院士洋芋。冬季马铃薯因为错峰上市,成为我国最先上市的鲜薯,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睐,销路不愁。

  近来,旱种稻谷收割后,“土豆院士”的土豆在澜沧县竹塘乡又开种。据介绍,澜沧县竹塘乡2022年计划种植冬季马铃薯625亩,原来的“冬闲田”变成了“农忙田”,群众增收有了指望,“菜篮子”也进一步稳固。

  近年来,普洱一直致力于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2010年,普洱市蔬菜种植面积37.16万亩、产量30.07万吨、农业产值4.86亿元,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0.73万亩、产量61.91万吨、农业产值26.69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年均增速分别为5.6%、8.3%、20.8%。普洱蔬菜面积、产量均呈快速发展态势。

  普洱地处云南南部,拥有冬春蔬菜种植的优势,为全省“菜篮子”保供稳价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悉,到2024年,普洱市蔬菜种植面积将稳定在5.47万公顷左右,产量、全产业链产值将由2021年的99万吨、45亿元分别增加到106万吨、48亿元。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