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中国好茶

中国好茶

八旗兵丁进茶园名义上是喝茶实际却是干这事儿!

中国好茶网2022-09-30中国好茶茶叶批发价格
东和茶叶网,茶叶批发价格,茶叶可以做什么,八旗兵丁进茶园名义上是喝茶实际却是干这事儿!,东和茶叶网,茶叶批发价格,茶叶可以做什么,秋季的北京,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候。近来我身边几位外埠习茶的学生,都准备

八旗兵丁进茶园名义上是喝茶实际却是干这事儿!

八旗兵丁进茶园名义上是喝茶实际却是干这事儿!,

  东和茶叶网,茶叶批发价格,茶叶可以做什么,

  秋季的北京,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候。近来我身边几位外埠习茶的学生,都准备趁着十一小长假来北京游玩一番。可能是受这几年“国潮热”的影响,大家在期待游览故宫、长城、颐和园等景点之余,提出还希望能看两场正儿八经的国粹京剧。思来想去,我推荐他们到吉祥大戏院感受一番。吉祥成立于公元1908年,是货真价实的百年老戏院。想当年,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众多京剧名家都在此献艺,可谓是京剧艺术的舞台与摇篮。现如今喜迎国庆,京剧演出是一场接着一场。打开售票软件一看,不仅戏码精彩纷呈,而且都是京城的好角儿。甭说他们了,我自己都打算选两场去瞧瞧。

  除去历史悠久,我推荐他们去吉祥其实还有两层考虑:一方面,这座戏园子就在王府井大街,那是咱北京老字号扎堆儿的地方,非常适合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另一方面,他们都是爱茶之人,而吉祥正是北京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遗迹。

  吉祥开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叫吉祥戏院而是叫吉祥茶园。清朝入主中原后不久,也就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朝廷就明确发布了“京师内城不许开设戏馆,永行禁止”的命令。北京内城不允许有演出场所,而且态度很坚决:不是暂时不允许,而是永远禁止。清代北京的内城,包括了未合并之前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如果打开手机地图看看,会发现大致是如今前三门大街往北,二环路以里的地段。这么大一片都不让建戏园子,清朝的皇帝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是当时的八旗子弟都不爱听戏呢?错了,八旗子弟哪是不爱听戏啊,那是太爱听戏了。不仅天天听,而且人人唱,好多旗人票友的水平,都不输专业演员。但每天泡在戏园子里听戏,哪还有人去练习骑射呀。眼看着八旗兵丁迅速腐化,清政府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所以从康熙朝开始,内城范围内严禁开设戏楼。

  这难不住八旗的戏迷。内城没有戏楼,那大家就出前门到外城去听,朝廷总不能把外城的戏楼也都查封了吧?所以这条禁令实际上没起多大效果,八旗子弟听戏唱戏的热情有增无减。到了乾隆二十七年,朝廷只能又发了一条法令:

  “前门外戏园酒馆倍多于前,八旗当差人等前往游戏者亦复不少,嗣后应交八旗大臣、步军统领衙门不时稽查,遇有此等违禁之人,一经拿获,官员参处,兵丁责革。仍令都察五城顺天府各衙门出示晓谕,实贴各戏园酒馆,禁止旗人出入。”

  这样一来,外城的戏馆也不让旗人进入了,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不是不让进出戏馆么?那把戏馆改为茶园不就结了。这帮子老北京人,文字游戏玩得太高明了。八旗兵丁进茶园,名义上是喝茶聊天儿,实际上还是看戏听曲儿。既然叫茶园,也自然不卖戏票,而是只收茶资。一壶香茗,就把皇帝的诏书圣旨给抵挡住了。毕竟,喝茶聊天,总不犯王法吧?纵观中国历史,有禁酒的、禁烟的、禁戏的,可就是没有禁茶的。一杯茶汤,贯通儒释道,皇帝再厉害也禁不掉。

  所以,清代中期以后,北京的戏园子基本都得沾上个茶字。例如大名鼎鼎的三庆茶园、天乐茶园、中和茶园等等。但是总体来看,作为演出场所的茶园主要还是分布在外城。毕竟内城是清政府重点管控的地段,经营者也好,演出者也罢,都不敢太明目张胆。清朝二百多年中,北京内城几乎没有正式的商业性的剧场。唯一的例外是在东四牌楼附近有两个小剧场,一个是东四牌楼南边的泰华轩,一个是隆福寺的景泰茶园。但这两个园子位置都是内城的核心地段,所以只能打擦边球儿,演点杂耍一类的东西。例如道光年间最有名气的评书艺人石玉昆,就常在这两个小茶园里说《三侠五义》。另外像单弦著名艺人司瑞轩(艺名随缘乐)也常在此地演出。

  总而言之,清代内城居民想看京剧、梆子这类大戏,那还是要移步到外城去看。那时候,一没有汽车二没有地铁,由内城到外城一趟也要颇费一些周折。要是能在内城建起一座能演大戏的茶园,那一定会客似云来日进斗金。但在清朝时的内城建茶园演戏,可是典型的违法行为,一般人是有这心也没这胆儿。这时候,一位狠角色出场了,他就是大公主府的总管太监王德祥。大公主,就是慈禧的干女儿荣寿和硕公主。宰相门前七品官,大公主府的总管更是手眼通天。清朝末年,王德祥瞧准了内城缺少像样剧场的商机,投资在内城东安市场东北角盖了一个戏园子。这个戏园子于1908年初竣工,起名吉祥茶园,也就是如今王府井大街88号吉祥大戏院的前身了。

  这里面还有一件趣事,值得念叨念叨。吉祥茶园所在的东安市场,原为八旗兵跑马射箭的军事基地。到了清末,八旗尚武精神全无,这一片场地也变得乱草丛生,成了一片空旷的野地。后来清政府干脆把聚在东安门外的小商贩都迁至此处经营,人流量越来越大,慢慢就变成了商贸市场。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这里终于形成了一个正规且永久的市场。因为距离皇城的东安门很近,所以取名东安市场。想当年,清政府严禁内城开设戏馆,为的就是保持八旗战士的淳朴之风。结果北京内城第一个正式剧场吉祥茶园,竟然就开在了八旗的练兵场上。您说,这是不是够讽刺的呢?

  吉祥茶园,究竟在老东安市场的什么位置呢?为此笔者专门请教了知名文化学者赵珩先生。珩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起,就常常流连于吉祥观戏,对于老吉祥的事情是如数家珍。据赵先生回忆,老吉祥是在东安市场的东北角,进市场北门后经过豫康东烟店和东来顺即可到达。剧场共上下两层楼,舞台是坐南朝北,入口朝西开在东安市场里,散戏走的出口开在金鱼胡同。剧场旁边有个小阁子房,那是吉祥的售票处,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好的票价大概一至两元左右。但毕竟吉祥是在东安市场里面,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为了扩大宣传,东安市场的北门外大墙上会悬挂两块吉祥的大水牌子,红底白字,格外醒目。其中靠东的墙上是今日戏码,靠西的墙上是明日戏码。

  关于吉祥的名称,一直不很固定,也存在着一地多名的情况。笔者根据收藏的吉祥戏报,做了简要梳理。在清末民初,这座剧场只有吉祥茶园一个名字。自1914年起,有的戏报也省去“茶”字而写作吉祥园。例如现如今新吉祥戏院大厅里,摆放着一面铜板复刻梅兰芳先生1917年演出《一缕麻》时的戏报,上面书写的就是吉祥园而非吉祥茶园。那么,吉祥茶园的名字就停用了么?并不是这样。笔者收藏有一份1927年余叔岩之弟余胜孙大轴《让成都》的戏报,其上写有“明星剧场”四个大字,右边另有“东安市场吉祥茶园”双行小字。由此可知,吉祥茶园的名称应沿用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

  那么明星剧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得从吉祥的一次不成功的转型说起。公元1925年,吉祥为赶时髦,一度改为了专业电影院,对外称明星电影院。戏园子改电影院,引起了社会的一致反对,因为当时内城戏园子还是少,吉祥突然不唱戏了,给戏迷造成了很大不便。吉祥的经营者,一看舆论风向不对头,也怕“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于是不久后,就又恢复了京剧演出,电影也还照常放。笔者收藏有一张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明星电影院的戏报,其实上面已经是刘玉琴、苏兰舫等坤角的京剧演出了。叫电影院,实际上唱京剧,毕竟是有点别扭。所以后来又改叫了一阵子吉祥影戏院,以标榜自己影、戏兼顾之态度。至于余胜孙戏单上的明星剧场,应该就是明星电影院到吉祥影戏院之间的过渡名称,只是用的时间很短,知道的人较少罢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吉祥茶园与吉祥影戏院的名称都基本停用,代之以吉祥大戏院。例如笔者收藏的1935年戏报,马连良先生大轴《苏武牧羊》,居中写的便是吉祥大戏院。首都图书馆收藏有一批同时期的戏报,也均是写作“吉祥大戏院”。1938年之后,戏报上则又多用“吉祥戏院”之名了。

  吉祥茶园也好,吉祥园、吉祥戏院、吉祥大戏院也罢,甭管名字怎么改,这“吉祥”俩字一直都没动。可能真是沾了这名字的光,这座戏院始终非常幸运,甚至躲过了几次生死劫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吉祥茶园开业之初,填补了北京内城戏曲演出市场的空白,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看到有利可图,从1906年到1908年的两年内,东安市场内又建了丹桂茶园和中华舞台两座剧场。笔者收藏有一份公元1914年1月6日(农历冬月廿四日)丹桂茶园戏报,其中大轴是郝振基的《安天会大闹天宫》。郝振基何许人也?此人乃昆曲名家,擅长饰演孙悟空,且与杨小楼的猴戏风格不同,大有分庭抗礼之势。丹桂茶园能请到这样的大角来此驻场演出,也可见其一时之盛景。然而,就在东安市场里的几家茶园生意红红火火之时,一场又一场的厄运接踵而来。在接连不断的火灾面前,这几家茶园,面对着生死存亡的挑战。

  火灾分为两种,一曰天灾,二曰人祸。例如雷击、地震、火山喷发引发的火灾,均是不可抗力之事。可东安市场内茶园遭受的火灾,却是百分百的纯粹人祸。

  第一场火,发生在1912年2月29日深夜。这一年的袁世凯,正在为一件大事而郁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人士,要求袁世凯这个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可袁世凯的根基都在北方,到南京岂不成了光杆司令?于是他阳奉阴违,密令北洋军第三镇统领曹锟发动假兵变,以此造成北京局势动荡的假象。2月29日夜,驻帅府园的炮兵和驻禄米仓的步兵,直奔东安市场抢掠商户。这帮兵痞可能怕乱子不够大,没有“胜利”完成长官交给的任务,于是又提来煤油放火,顿时火光冲天,延烧全场。这场大火后,袁世凯以北方政局不稳而拒绝南下,算是如愿以偿。可偌大的东安市场,却几乎烧毁殆尽,丹桂茶园与中华舞台也元气大伤,而东北角的吉祥茶园,却奇迹般地躲过了这场大火。事后人们就议论,都说“吉祥”这名字起得真好。

  第二场火,发生在1916年初,祸根还是袁世凯。这一年的袁大总统,动了登基称帝的心思。1916年元旦,他不顾众人反对,黄袍加身,改元洪宪。结果就在当月,也不知是不是天怒人怨的缘由,东安市场又燃起了一场大火。但您说怎么这么寸,吉祥茶园又一次幸免于难。

  第三场火,发生在1920年6月9日。这次的大火,和袁世凯终于没关系了,是从东安市场内锦益兴玩具店着起来的。关于起火的原因,有两种说法,其一较简单,说是店内用火不慎。但也有人说,事情没那么单纯,这把火是店掌柜文焕章自己放的,为的是借此赖账了事。但不论如何,这把火比此前两次都大,从凌晨两点一直烧到第二天早晨,东安市场二百余家大小商户全部焚毁,经济损失超过百万。有的商人痛不欲生,甚至扑向大火企图自尽。这一次,吉祥在火势起来后,重金买通消防队极力救护,最后竟又得以保全。至于丹桂与中华两个园子,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这场大火后一蹶不振,关门大吉。曾经大名鼎鼎的丹桂茶园,也仅留下为数不多的几张老戏报,以证明他的存在与辉煌。

  几十年之后,梅兰芳先生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这样感慨道:“1921年以前,东安市场曾经火焚过三次,那两个园子都被烧了,只有吉祥始终很吉祥的,并且一直很兴旺。”

  现如今的电影院要想生意兴隆,就要选址在人气儿高的商圈。老年间的戏园子也是一个道理。吉祥茶园位于北京内城黄金地段,客群多而竞争少,所以像谭鑫培、孙菊仙、汪笑侬、杨小楼、王瑶卿等众多京剧名角都爱来此演出。尤其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先生,对吉祥茶园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什么呢?因为这座茶园是他许多新戏的摇篮。

  1915年,年仅21岁的梅兰芳,在吉祥茶园首演了他的第一部古装新戏《嫦娥奔月》。次年年初,梅兰芳又在吉祥推出了他的第二部古装新戏《黛玉葬花》。一年之后,也就在1917年,还是在吉祥茶园,梅先生又演出了他的第三部古装新戏《天女散花》。这些戏,今天的梅派传人仍经常演出。可以这么说,吉祥茶园是梅派艺术的重要实验田与诞生地。另据知名京剧学者张永和先生与我讲,1935年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先生首次登台演出,也是在吉祥园。那时张君秋先生才15岁,凭借着一出《女起解》征服了京城的观众。在吉祥走红后的第二年,张君秋先生就被评为四小名旦之一了。

  2021年7月,消失近二十年的吉祥大戏院重张开业了。值得一提的是,新吉祥在声光电等硬件方面都堪称新式剧场的典范,但在座位设计上竟也恢复了老吉祥茶园所特有的茶座。手搭八仙桌,背靠太师椅,边品茶边看戏,每到精彩之处,再兜着丹田气叫一声好儿,这才是真正有京味儿的剧场呢。相信老树新花的吉祥大戏院,定能为京剧文化乃至京味儿茶文化添上一处耀眼的文化地标。

秋季的北京,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时候。近来我身边几位外埠习茶的学生,都准备趁着十一小长假来北京游玩一番。可能是受这几年“国潮热”的影响,大家在期待游览故宫、长城、颐和园等景点之余,提出还希望能看两场正儿八经的国粹京剧。思来想去,我推荐他们到吉祥大戏院感受一番。吉祥成立于公元1908年,是货真价实的百年老戏院。想当年,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众多京剧名家都在此献艺,可谓是京剧艺术的舞台与摇篮。现如今喜迎国庆,京剧演出是一场接着一场。打开售票软件一看,不仅戏码精彩纷呈,而且都是京城的好角儿。甭说他们了,我自己都打算选两场去瞧瞧。

  除去历史悠久,我推荐他们去吉祥其实还有两层考虑:一方面,这座戏园子就在王府井大街,那是咱北京老字号扎堆儿的地方,非常适合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另一方面,他们都是爱茶之人,而吉祥正是北京茶文化史上的重要遗迹。

  吉祥开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叫吉祥戏院而是叫吉祥茶园。清朝入主中原后不久,也就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朝廷就明确发布了“京师内城不许开设戏馆,永行禁止”的命令。北京内城不允许有演出场所,而且态度很坚决:不是暂时不允许,而是永远禁止。清代北京的内城,包括了未合并之前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如果打开手机地图看看,会发现大致是如今前三门大街往北,二环路以里的地段。这么大一片都不让建戏园子,清朝的皇帝是怎么想的呢?是不是当时的八旗子弟都不爱听戏呢?错了,八旗子弟哪是不爱听戏啊,那是太爱听戏了。不仅天天听,而且人人唱,好多旗人票友的水平,都不输专业演员。但每天泡在戏园子里听戏,哪还有人去练习骑射呀。眼看着八旗兵丁迅速腐化,清政府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与不安。所以从康熙朝开始,内城范围内严禁开设戏楼。

  这难不住八旗的戏迷。内城没有戏楼,那大家就出前门到外城去听,朝廷总不能把外城的戏楼也都查封了吧?所以这条禁令实际上没起多大效果,八旗子弟听戏唱戏的热情有增无减。到了乾隆二十七年,朝廷只能又发了一条法令:

  “前门外戏园酒馆倍多于前,八旗当差人等前往游戏者亦复不少,嗣后应交八旗大臣、步军统领衙门不时稽查,遇有此等违禁之人,一经拿获,官员参处,兵丁责革。仍令都察五城顺天府各衙门出示晓谕,实贴各戏园酒馆,禁止旗人出入。”

  这样一来,外城的戏馆也不让旗人进入了,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朝廷不是不让进出戏馆么?那把戏馆改为茶园不就结了。这帮子老北京人,文字游戏玩得太高明了。八旗兵丁进茶园,名义上是喝茶聊天儿,实际上还是看戏听曲儿。既然叫茶园,也自然不卖戏票,而是只收茶资。一壶香茗,就把皇帝的诏书圣旨给抵挡住了。毕竟,喝茶聊天,总不犯王法吧?纵观中国历史,有禁酒的、禁烟的、禁戏的,可就是没有禁茶的。一杯茶汤,贯通儒释道,皇帝再厉害也禁不掉。

  所以,清代中期以后,北京的戏园子基本都得沾上个茶字。例如大名鼎鼎的三庆茶园、天乐茶园、中和茶园等等。但是总体来看,作为演出场所的茶园主要还是分布在外城。毕竟内城是清政府重点管控的地段,经营者也好,演出者也罢,都不敢太明目张胆。清朝二百多年中,北京内城几乎没有正式的商业性的剧场。唯一的例外是在东四牌楼附近有两个小剧场,一个是东四牌楼南边的泰华轩,一个是隆福寺的景泰茶园。但这两个园子位置都是内城的核心地段,所以只能打擦边球儿,演点杂耍一类的东西。例如道光年间最有名气的评书艺人石玉昆,就常在这两个小茶园里说《三侠五义》。另外像单弦著名艺人司瑞轩(艺名随缘乐)也常在此地演出。

  总而言之,清代内城居民想看京剧、梆子这类大戏,那还是要移步到外城去看。那时候,一没有汽车二没有地铁,由内城到外城一趟也要颇费一些周折。要是能在内城建起一座能演大戏的茶园,那一定会客似云来日进斗金。但在清朝时的内城建茶园演戏,可是典型的违法行为,一般人是有这心也没这胆儿。这时候,一位狠角色出场了,他就是大公主府的总管太监王德祥。大公主,就是慈禧的干女儿荣寿和硕公主。宰相门前七品官,大公主府的总管更是手眼通天。清朝末年,王德祥瞧准了内城缺少像样剧场的商机,投资在内城东安市场东北角盖了一个戏园子。这个戏园子于1908年初竣工,起名吉祥茶园,也就是如今王府井大街88号吉祥大戏院的前身了。

  这里面还有一件趣事,值得念叨念叨。吉祥茶园所在的东安市场,原为八旗兵跑马射箭的军事基地。到了清末,八旗尚武精神全无,这一片场地也变得乱草丛生,成了一片空旷的野地。后来清政府干脆把聚在东安门外的小商贩都迁至此处经营,人流量越来越大,慢慢就变成了商贸市场。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这里终于形成了一个正规且永久的市场。因为距离皇城的东安门很近,所以取名东安市场。想当年,清政府严禁内城开设戏馆,为的就是保持八旗战士的淳朴之风。结果北京内城第一个正式剧场吉祥茶园,竟然就开在了八旗的练兵场上。您说,这是不是够讽刺的呢?

  吉祥茶园,究竟在老东安市场的什么位置呢?为此笔者专门请教了知名文化学者赵珩先生。珩翁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起,就常常流连于吉祥观戏,对于老吉祥的事情是如数家珍。据赵先生回忆,老吉祥是在东安市场的东北角,进市场北门后经过豫康东烟店和东来顺即可到达。剧场共上下两层楼,舞台是坐南朝北,入口朝西开在东安市场里,散戏走的出口开在金鱼胡同。剧场旁边有个小阁子房,那是吉祥的售票处,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好的票价大概一至两元左右。但毕竟吉祥是在东安市场里面,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为了扩大宣传,东安市场的北门外大墙上会悬挂两块吉祥的大水牌子,红底白字,格外醒目。其中靠东的墙上是今日戏码,靠西的墙上是明日戏码。

  关于吉祥的名称,一直不很固定,也存在着一地多名的情况。笔者根据收藏的吉祥戏报,做了简要梳理。在清末民初,这座剧场只有吉祥茶园一个名字。自1914年起,有的戏报也省去“茶”字而写作吉祥园。例如现如今新吉祥戏院大厅里,摆放着一面铜板复刻梅兰芳先生1917年演出《一缕麻》时的戏报,上面书写的就是吉祥园而非吉祥茶园。那么,吉祥茶园的名字就停用了么?并不是这样。笔者收藏有一份1927年余叔岩之弟余胜孙大轴《让成都》的戏报,其上写有“明星剧场”四个大字,右边另有“东安市场吉祥茶园”双行小字。由此可知,吉祥茶园的名称应沿用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

  那么明星剧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得从吉祥的一次不成功的转型说起。公元1925年,吉祥为赶时髦,一度改为了专业电影院,对外称明星电影院。戏园子改电影院,引起了社会的一致反对,因为当时内城戏园子还是少,吉祥突然不唱戏了,给戏迷造成了很大不便。吉祥的经营者,一看舆论风向不对头,也怕“改良改良越改越凉”,于是不久后,就又恢复了京剧演出,电影也还照常放。笔者收藏有一张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明星电影院的戏报,其实上面已经是刘玉琴、苏兰舫等坤角的京剧演出了。叫电影院,实际上唱京剧,毕竟是有点别扭。所以后来又改叫了一阵子吉祥影戏院,以标榜自己影、戏兼顾之态度。至于余胜孙戏单上的明星剧场,应该就是明星电影院到吉祥影戏院之间的过渡名称,只是用的时间很短,知道的人较少罢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之后,吉祥茶园与吉祥影戏院的名称都基本停用,代之以吉祥大戏院。例如笔者收藏的1935年戏报,马连良先生大轴《苏武牧羊》,居中写的便是吉祥大戏院。首都图书馆收藏有一批同时期的戏报,也均是写作“吉祥大戏院”。1938年之后,戏报上则又多用“吉祥戏院”之名了。

  吉祥茶园也好,吉祥园、吉祥戏院、吉祥大戏院也罢,甭管名字怎么改,这“吉祥”俩字一直都没动。可能真是沾了这名字的光,这座戏院始终非常幸运,甚至躲过了几次生死劫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吉祥茶园开业之初,填补了北京内城戏曲演出市场的空白,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看到有利可图,从1906年到1908年的两年内,东安市场内又建了丹桂茶园和中华舞台两座剧场。笔者收藏有一份公元1914年1月6日(农历冬月廿四日)丹桂茶园戏报,其中大轴是郝振基的《安天会大闹天宫》。郝振基何许人也?此人乃昆曲名家,擅长饰演孙悟空,且与杨小楼的猴戏风格不同,大有分庭抗礼之势。丹桂茶园能请到这样的大角来此驻场演出,也可见其一时之盛景。然而,就在东安市场里的几家茶园生意红红火火之时,一场又一场的厄运接踵而来。在接连不断的火灾面前,这几家茶园,面对着生死存亡的挑战。

  火灾分为两种,一曰天灾,二曰人祸。例如雷击、地震、火山喷发引发的火灾,均是不可抗力之事。可东安市场内茶园遭受的火灾,却是百分百的纯粹人祸。

  第一场火,发生在1912年2月29日深夜。这一年的袁世凯,正在为一件大事而郁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人士,要求袁世凯这个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可袁世凯的根基都在北方,到南京岂不成了光杆司令?于是他阳奉阴违,密令北洋军第三镇统领曹锟发动假兵变,以此造成北京局势动荡的假象。2月29日夜,驻帅府园的炮兵和驻禄米仓的步兵,直奔东安市场抢掠商户。这帮兵痞可能怕乱子不够大,没有“胜利”完成长官交给的任务,于是又提来煤油放火,顿时火光冲天,延烧全场。这场大火后,袁世凯以北方政局不稳而拒绝南下,算是如愿以偿。可偌大的东安市场,却几乎烧毁殆尽,丹桂茶园与中华舞台也元气大伤,而东北角的吉祥茶园,却奇迹般地躲过了这场大火。事后人们就议论,都说“吉祥”这名字起得真好。

  第二场火,发生在1916年初,祸根还是袁世凯。这一年的袁大总统,动了登基称帝的心思。1916年元旦,他不顾众人反对,黄袍加身,改元洪宪。结果就在当月,也不知是不是天怒人怨的缘由,东安市场又燃起了一场大火。但您说怎么这么寸,吉祥茶园又一次幸免于难。

  第三场火,发生在1920年6月9日。这次的大火,和袁世凯终于没关系了,是从东安市场内锦益兴玩具店着起来的。关于起火的原因,有两种说法,其一较简单,说是店内用火不慎。但也有人说,事情没那么单纯,这把火是店掌柜文焕章自己放的,为的是借此赖账了事。但不论如何,这把火比此前两次都大,从凌晨两点一直烧到第二天早晨,东安市场二百余家大小商户全部焚毁,经济损失超过百万。有的商人痛不欲生,甚至扑向大火企图自尽。这一次,吉祥在火势起来后,重金买通消防队极力救护,最后竟又得以保全。至于丹桂与中华两个园子,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这场大火后一蹶不振,关门大吉。曾经大名鼎鼎的丹桂茶园,也仅留下为数不多的几张老戏报,以证明他的存在与辉煌。

  几十年之后,梅兰芳先生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这样感慨道:“1921年以前,东安市场曾经火焚过三次,那两个园子都被烧了,只有吉祥始终很吉祥的,并且一直很兴旺。”

  现如今的电影院要想生意兴隆,就要选址在人气儿高的商圈。老年间的戏园子也是一个道理。吉祥茶园位于北京内城黄金地段,客群多而竞争少,所以像谭鑫培、孙菊仙、汪笑侬、杨小楼、王瑶卿等众多京剧名角都爱来此演出。尤其是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先生,对吉祥茶园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为什么呢?因为这座茶园是他许多新戏的摇篮。

  1915年,年仅21岁的梅兰芳,在吉祥茶园首演了他的第一部古装新戏《嫦娥奔月》。次年年初,梅兰芳又在吉祥推出了他的第二部古装新戏《黛玉葬花》。一年之后,也就在1917年,还是在吉祥茶园,梅先生又演出了他的第三部古装新戏《天女散花》。这些戏,今天的梅派传人仍经常演出。可以这么说,吉祥茶园是梅派艺术的重要实验田与诞生地。另据知名京剧学者张永和先生与我讲,1935年张派创始人张君秋先生首次登台演出,也是在吉祥园。那时张君秋先生才15岁,凭借着一出《女起解》征服了京城的观众。在吉祥走红后的第二年,张君秋先生就被评为四小名旦之一了。

  2021年7月,消失近二十年的吉祥大戏院重张开业了。值得一提的是,新吉祥在声光电等硬件方面都堪称新式剧场的典范,但在座位设计上竟也恢复了老吉祥茶园所特有的茶座。手搭八仙桌,背靠太师椅,边品茶边看戏,每到精彩之处,再兜着丹田气叫一声好儿,这才是真正有京味儿的剧场呢。相信老树新花的吉祥大戏院,定能为京剧文化乃至京味儿茶文化添上一处耀眼的文化地标。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