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好茶中国

好茶中国

中茶、大益、下关:聊聊普洱茶品牌三巨头

中国好茶网2023-05-26好茶中国岁月留香茶叶
茶叶蛋卤料,岁月留香茶叶,宫明茶叶怎么样,中茶、大益、下关:聊聊普洱茶品牌三巨头,茶叶蛋卤料,岁月留香茶叶,宫明茶叶怎么样每一位茶友,在喝茶买茶过程中,几乎都无法避免跟各种茶叶品牌打交道,不同的茶友也都有各自所钟爱的品牌。普洱茶品牌

中茶、大益、下关:聊聊普洱茶品牌三巨头

中茶、大益、下关:聊聊普洱茶品牌三巨头,

  茶叶蛋卤料,岁月留香茶叶,宫明茶叶怎么样每一位茶友,在喝茶买茶过程中,几乎都无法避免跟各种茶叶品牌打交道,不同的茶友也都有各自所钟爱的品牌。普洱茶品牌成百上千,但若说茶友认知度最高的品牌,恐怕还得是“

  品牌的背后是茶业公司和茶厂。而中茶、大益、下关三个品牌背后对应的,则分别是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而这三家,在历史上都属“云南中茶公司”所有。

  中国茶叶公司成立于1949年,但云南中茶的历史却早于中国茶叶总公司,早在1938年12月,便由当时隶属国民政府经济部的“中国茶叶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成立。

  众所周知,云南普洱茶生产在解放前都是私人茶庄茶号生产销售,也就是茶友们耳熟能详的“号级茶”,直到解放后,进行公私合营,私人茶号时代结束。到1954年,云南普洱茶便进入“中央掌握,地方保管,统筹分配,合理使用”的历史时期,茶叶生产销售由中国茶叶公司负责,由旗下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宜良茶场等负责生产,并全部统一使用中茶的“八中”商标,此后一直到1990年将近40年时间里,云南中茶就是普洱茶的代名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印级茶时代”。

  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了,经济也开始逐步转型,而中茶“八中”商标使用也早就到期了,中茶总部开始收回各厂的商标使用权,于是地方茶厂在90年代纷纷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其中昆明茶厂注册了“吉幸”、勐海茶厂注册了“大益”,下关茶厂注册了“宝焰”、“松鹤”等等等,从而逐步终结了中茶一家独大,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普洱茶大时代”。

  “中茶”公司全称为“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现属“中粮集团”旗下,是一家规模巨大的综合性茶企,业务涵盖六大茶类,本文所提,当然仅限云南中茶(普洱茶)相关。

  1938年,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原国民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叶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成立);

  1939年,分别陆续在顺宁(今凤庆)、佛海(今勐海)、宜良等地建立初制所和实验茶厂。

  1950年,原属云南省贸易总公司的“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改组成立“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

  1951年,中茶“八中”商标注册成功,次年(1952年)开始正式企业,印级茶时代开启;

  1976年,中茶下发相关文件,规范普洱茶号(即“唛号”),紧压茶用4位数字,散茶用5位数字,并规定茶号末位数字的茶厂编码(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

  1996年,昆明茶厂(中茶商标)宣布停产(实际上到1998年才完全停产);

  2003年,云南省公司正式停用“中茶牌”商标,2003年-2006年出品的茶均为“吉幸牌”;

  2006年,昆明茶厂择地重新开业恢复生产(不过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昆明茶厂),并重新启用“中茶牌”商标;

  1996-2006年的十年间,是云南省茶司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甚至“中茶牌”一度都无人认领,也是假茶最为泛滥的一段时期;

  2006-2007年,中茶开放“品牌授权”,只要交钱便可使用中茶牌商标,导致打着“八中”商标的劣质茶大肆泛滥,也是导致2007年普洱茶市场“”的推手之一。

  在云南中茶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曾经历多次变革和更名,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茶业公司云南分公司”、“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中国土产进出口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等等。

  中茶,是新中国成立后直到90年代最主要的普洱茶品牌(甚至是唯一),以出口创汇和边销为主,在这段历史中,经历了如今被众多茶友津津乐道的“印级茶”时代和“七子饼”时代。但由于后期商标使用权的混乱,也是假茶最泛滥的重灾区之一。

  对很多茶友来说,中茶是一个“一言难尽”的品牌,甚至是被一些老茶友“看不上”的品牌。对90年代以前的云南中茶(省茶司)来说,本质就是个OEM发包方,因为整个云南只有中茶拥有茶业进出口经销权,而当时的普洱茶主要就是出口贸易,中茶接订单,然后发包给旗下的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昆明茶厂等茶厂按要求进行原料收购及加工,再打上中茶牌的商标,茶厂赚点加工费辛苦钱,中茶赚的是贸易价差。

  茶友圈对中茶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除了上面所提到的2007推手之外,最近几年的产品策略也备受老茶友“吐槽”,将历史上的各种“印”(如红印、蓝印、黄印、水蓝印等)大肆包装上市,更用所谓的“七三青”“八八青”等民间称呼一本正经推出新产品,另无数老茶友“啼笑皆非”。

  说到中茶的产品,很多茶友会提到所谓的口粮茶标杆7581,好像能说的也只有这款(江湖上所谓的“五大金刚”其实只是台省大师们拿来忽悠市场用的而已,不提也罢,近些年出品的各种“印”更无意多聊),但现在能买到的跟历史上的7581也不是一回事了,毕竟,昆明茶厂早已改朝换代。

  此外,关于中茶的产品,也就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推荐了,历史上的“印级茶”也不是我们普通茶友通过网购商城可以买到的,且假货众多,水深无比,正品也只会出现在各种拍卖会上(当然,上拍的也不一定就保证为真),看看就好了。

  大益,是普洱茶话题永远绕不过去的品牌,大益,既是品牌名,也是公司名,也是如今业内公认的“龙头大哥”。“大益”是大益公司(大益茶业集团)的注册商标,由原勐海茶厂在1988年申请注册,1989年10月正式启用;

  说大益,其实是说勐海茶厂,说勐海茶厂大概要分成两个阶段:改制前和改制后。

  关于勐海茶厂发展历史网上有很详细的介绍文章,这里限于篇幅,只捡干的简单说说。

  勐海茶厂于1939年开始筹建,1940年正式建厂,最初名为“佛海实验茶厂”,隶属当时的云南中茶旗下。最初以制作红茶为主(因为红茶可创汇)。建国后,勐海茶厂被人民政府接管,隶属中茶公司云南分公司旗下,所产茶叶使用“中茶牌”商标。1952年开始生产“中茶牌”红印普洱茶,50年代末改为生产“绿印”;1979年以后外销出口开始出现多样化拼配的茶品唛号,如7542、7532、7582等;勐海茶厂的经典熟茶7572从1976年开始生产,而“生茶标杆”7542则是从1982年才开始生产;1988年,勐海茶厂申请注册了“大益”商标,并于1989年正式启用,此时期只生产茶砖(外销);从1953年到2004年改制前,勐海茶厂一共经历过4次更名,分别为:佛海实验茶厂、云南省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思茅专区勐海茶厂、云南省勐海茶厂。

  1994年开始生产大益牌七子饼茶。开始筹备股份制公司化;1996年正式改制成立为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省公司营运不善,茶厂自行接受茶商订单(福今大白菜、班章孔雀等均出自这段时间);2004年10月,勐海茶厂私有化改制完成,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再往后的故事,就是大益帝国的崛起了。

  在2004年收购勐海茶厂之前,吴远之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但并无茶行业经验。入主勐海茶厂后,吴远之开始将金融行业的多年经验运用在勐海茶厂身上,重点打造大益茶,并提出要做奢侈品茶。而后经过“马帮西藏行”等一系列市场操作和大手笔的央视投放,让大益成为2007年行业后第一个重新崛起的品牌,并成功树立起“茶中茅台”的高端形象。至2013年,大益茶已经成为国内普洱茶投资交易唯一的品牌。仅10余年时间,大益集团在吴远之的操作下,成功坐上了普洱茶企业的头把交椅。

  至于大益的“金融茶”和吴远之本人,圈内外自然是褒贬不一,两极化严重,既得利益者有之,深恶痛绝者亦有之,这里就不做评价了。说大益的产品,对普通茶友而言,更关心的当然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7542、7572等经典唛号茶。

  相信很多茶友对普洱茶的“唛号”都能说出很多认知和理解,像不同数字代表的含义之类的,这里也不多赘述。

  我们前面提到过,勐海茶厂的经典熟茶7572从1976年开始生产,而“生茶标杆”7542则是从1982年才开始生产(并非很多茶友理解的1975年开始),并在此后诞生了多个“传奇”的7542产品,如88青等。对很多新手茶友来说,7542和7572大概是最早认识的大益茶,毕竟“标杆”嘛,谁踏入了普洱茶坑不想感受下“标杆”的味道?但“标杆”是谁定义的?有人说是茶商,也有人说是茶友,也有人说是大益自己,这个背后的真相我也不知道,但据我个人所看到的相关历史资料显示,最早是大益厂自称,然后是经销商跟风,再往后,就是市场接受了吧,毕竟,“官方”都这么说了。至于更加传奇的88青,简单一句话概括吧“香港陈某某大师的极力炒作+无意中的昆明仓存放”,最终造就了几毛钱一片库存茶变成数万一片的天价茶现状,至于值不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就不多说了。

  不过不同的人对“标杆”的理解是不同的,就产品本身来说,这两款茶顶多也只能算是及格,用料普通,在最初生产的那些年,尤其是2000年之前,基本都是茶厂最差的原料用来生产普洱茶,因为红茶绿茶的价值更高,优先使用更好的原料,剩下的才是普洱茶。但后面为啥这两个茶就成了“神话”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自己想吧。提示大家一句线是大益生熟两类茶中分别产销量最大的两款茶,就像甲沱是下关产量最大的一款茶一样。

  除了7542、7572两个生熟“标杆”,大益后面逐步推出的8582、8592、7262等数字唛号茶与7542、7572一起,并称为大益的经典老五样(2生3熟)。如果按最早生产时间来排序,大概是7572(1976年)、7542(1982年)、8582和8592(1985年)、7262(2000年,也有说1996年),其中7262的用料相对更好。不过7262的唛号用传统规则解释不通,因为众所周知云南现代熟茶加工工艺从1975年才真正成熟,故咨询业内人士给出的解释是:7是为了纪念熟茶发酵工艺在70年代研制成功,2和6分别代表茶面和茶底使用原料的等级,最后一个2是勐海茶厂的代号。

  说回大益的前身勐海茶厂,作为普洱茶行业历史风云的重要见证者与亲历者,在业界影响巨大,这种影响远不止于曾生产出无数经典产品,更在于对整个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市场推动,因2000年后新成立的很多茶厂都带着勐海茶厂的影子和影响,因此也被称作“普洱茶界的黄埔军校”。

  下关,又叫下关沱茶,也是众多茶友口中亲切的“关姐”,以“价格亲民,性价比高”而著称。在普洱茶品牌三巨头中,下关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下关以“沱茶”名世,在历史上曾有“勐海圆、下关沱、昆明砖”的说法,在如今的茶友圈中也有“熟大益、生下关”之称,与大益并称双雄。下关沱茶前身是“康藏茶厂”,建立于1941年,在历史上,跟勐海茶厂、昆明茶厂等同属云南中茶旗下茶厂。

  说下关,不能不说“沱茶”。沱茶作为最常见的紧压茶型态之一,说来并无特殊,可为什么唯独下关将“沱茶”二字作为公司名呢?这就要追溯到沱茶的历史。1902年,始创于光绪元年的“永兴祥”经增资扩股后改名“永昌祥”,总号从喜洲迁至下关,创制沱茶,定型为碗臼状。因此1902年也被看作是“沱茶”创制年份,下关永昌祥生产的沱茶主要销往四川地区,陈邦贤《自勉斋随笔》中有相关记载:“在四川一带饮茶之风盛行,以沱茶为最多,沱茶又以下关的沱茶为最上品”。由此可见,“沱茶”堪称下关茶的代表作。今年6月份,下关沱茶公司在大理举行了“下关沱茶创制120周年庆典大会”,并以此来彰显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制茶经验。

  在历史上,下关沱茶曾长期肩负“边销茶”的生产销售任务,主要供应四川和西藏以及云南部分民族地区,这从下关茶厂前身“康藏茶厂”的名称也能窥得一二。建国后,康藏茶厂收归云南中茶所有,曾历经多次更名,并将多家私营茶企合并入下关茶厂,所产茶品多供应藏区。自1952年到1990年,下关茶厂产品均使用“中茶牌”(部分使用“宝焰牌”),1991年,注册“松鹤牌”和“南诏牌”商标,也就是我们在沱茶上最常见的“松鹤延年”商标。

  下关产品众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甲沱、特沱、销法沱等,以及经典的8653、下关蓝印等产品。简单说一下:

  特级沱茶,简称“特沱”,是下关在2003年接盘商订单而制作,规格为100g/沱;

  甲级沱茶,简称“甲沱”,自1951年开始生产,是下关厂生产时间久、产量大的常规产品。早期是250g和125g/沱的规格,70年代起改为100g/沱,1991年之前使用“中茶”商标,之后改为“松鹤”商标。甲沱是大多数新手茶友开始接触下关品牌的入门茶;此外还有乙沱(一级沱)和丙沱(大众沱)等,用料等级较甲沱更低,价格也更低,这个就不建议尝试了。

  不论甲沱还是特沱,因为原料品级都不高,在新茶阶段口感刺激性较强,其实也可以通过其他可靠的网购渠道选择陈放10年以上的产品来品饮感受,本身就是口粮茶定位,价格也不会很高。如果直接喝三年内新茶的话,恐怕很多新茶友会被直接劝退。说到甲特,顺便也提一下用料更高级一些的“苍洱沱”,当然定价也高一些,如果想感受下关沱的风味而预算不是特别紧张的话,更推荐苍洱沱。(下面商品链接放的是更高级的“甲字沱”,堪称下关沱天花板,非常规甲沱,特此注明)

  下关蓝印,也是被很多关姐粉丝所钟爱的一款茶,口碑一向不错,号称是拼配了布朗、景迈、勐库西半山三大产区的古树原料,取名蓝印,大概也是为了纪念下关茶厂在上世纪80年代所生产的中茶牌蓝印七子饼吧。

  下关的熟茶里最知名的当然就是“销法沱”了。销法沱本来是有“唛号”的,唛号7663,自1976年开始生产,并于当年开始出口法国,在法国甘浦尔家族的经营下,畅销30多年,年销逾千吨,这在崇尚红茶的欧洲市场堪称奇迹。之所以出口法国,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国是新中国在西欧唯一的盟友国家。

  另外有个算是“冷知识”的知识点,就是下关沱茶的部分产品原料中,并非全部是“晒青毛茶”,而是含有10%-15%左右的烘青毛茶,比如甲沱。这在下关早期产品的包装上也有标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茶友所津津乐道的“下关烟味”。关于下关“烟味”的探讨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不论如何,烟味都早已成为“下关茶”的一种味觉标签,关于普洱茶烟味的来源,网上有各种论调和分析。其中认可度较高的观点是,早期的普洱茶中的烟味是当时生产工艺和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产生的,但现在所有的“烟味”普洱茶(特指新茶)基本都是通过特定工艺刻意为之。甚至有些茶商将这种“烟味”称之为“烟香”,来诱导消费者下单。

  就个人的认知和理解,无论如何,烟味都是“不好”的东西,在任何一种茶叶评审中,都会把“烟味”列入扣分项。但到了市场端,自然就以消费者的爱好为指导,有人喜欢烟味,有人不喜烟味,厂家想吸引喜欢烟味的茶友群体,自然就乐于“投其所好”,毕竟,把“烟味”弄进茶叶里实在算不得什么“高科技”。

  普洱茶品牌三大巨头,几乎承载了近代以来普洱茶发展的完整历史,也见证了普洱茶从主流茶叶市场无人问津的“边销茶”“侨销茶”发展成几乎每个爱茶人都欲罢不能的“心头好”和“终点站”,见证了普洱茶市场的跌宕起伏和百花齐放。而这三大品牌,也几乎是“普洱茶中期茶”、“普洱茶老茶”的绝对主力构成,在这里再次跟新入门的茶友申明一下个人的建议:

  如非资深茶友,切勿轻易碰触老茶、年份茶等茶品,市场上各种造假手段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切记切记。

  真正优质的老茶往往价格不菲且不会随意流通,进入流通且价格“实惠”的老茶/中期茶,极大概率仅仅是“做旧”、“仿制”甚至“无中生有”的假冒伪劣产品而已。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