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好茶百科

好茶百科

貴州湄潭:“五抓”做大做強茶產業

中国好茶网2022-11-27好茶百科茶叶的检验方法
知福茶叶怎么样,茶叶的检验方法,茶叶内包装,貴州湄潭:“五抓”做大做強茶產業,知福茶叶怎么样,茶叶的检验方法,茶叶内包装湄潭縣因水得名,因茶聞名。近年來,貴州省湄潭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因

貴州湄潭:“五抓”做大做強茶產業

貴州湄潭:“五抓”做大做強茶產業,

  知福茶叶怎么样,茶叶的检验方法,茶叶内包装湄潭縣因水得名,因茶聞名。近年來,貴州省湄潭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因地制宜,將茶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堅定不移秉持有故事、有味道、有內涵、有文化“四有好茶”發展思路,通過“五抓”大力實施“質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場拓展、茶旅一體”五大工程,成功走出了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

  湄潭縣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因勢利導,一屆接著一屆干,推動茶產業蓬勃發展。

  一是發揮資源優勢。“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寡日照”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結構疏鬆、黃壤土佔比高”的地理環境,奠定了湄潭縣優良品質茶葉發展的堅實基礎,得天獨厚的生態讓茶葉氨基酸含量高達4%以上、茶多酚28%以上。

  二是感悟歷史底蘊。湄潭縣種茶歷史悠久,在清代時期眉尖茶就享有盛名,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央實驗茶場在湄潭縣的創建和浙大的西遷,給湄潭縣帶來了先進的茶葉栽培技術和炒茶工藝,開啟中國現代茶葉科技之先河,推開了中國現代茶業大門,茶葉品種也逐步得以豐富。改革開放后,依托茶產業“一畝茶園十畝田”的經濟效益、“淨空氣涵水源”的生態效益和“穩就業促增收”的社會效益,既調動了群眾種茶積極性、擴大了種植面積,又形成了規模化、集約化茶產業效應,還有效解決了群眾就業增收。鑒於此,湄潭縣開始全面鋪開發展茶產業。

  三是選准主導產業。湄潭縣基於自身的地理優勢、生態優勢和歷史優勢,於2002年將茶產業確定為主導產業。20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始終將茶產業作為“一把手”工程,搶抓省市加快茶產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和“東茶西移”的重大機遇,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干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定力,一屆接著一屆干,一步一個腳印踏,推動了湄潭縣茶產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農村產業發展的典范。

  湄潭縣大力發展茶葉產業,60萬畝生態茶園綠了荒山,富了農民,“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瞿欣含攝

  堅持對宜茶區域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制定各類獎補政策,舉全縣之力為茶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政策支撐。對應產業發展需要制定對路的產業政策。2001年,湄潭縣在全省率先成立正科級行政機構——湄潭縣茶葉事業局(現更名為茶產業發展中心)﹔2022年,成立了全國首個茶產業環境保護法庭,並先后出台了加快茶產業發展的決定、進一步加快茶產業發展實現茶產業轉型跨越的意見等文件,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工提升、品牌創建、市場開拓、文化傳承、融合發展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從組織、政策、資金保障等方面為茶產業跨越發展助力。

  二是技術支援。強化與浙江大學、貴州大學、貴州茶科所等單位合作,重點抓好茶樹優良品種選育、病虫害防治和茶葉高產栽培等技術研發,現已研發出“微波殺青”“遠紅外提香”等成果1368項,並依托以上高等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學者以及中科院院士等高級專業人才,為湄潭縣培養茶葉專業實用型人才。目前,全縣掌握茶葉加工技藝2500余人、茶藝師1000余人。

  三是金融支持。一方面,鼓勵茶企參與國際競爭,以財政專項資金建立“茶葉出口貿易專項貸”融資渠道,由珠海東西部協作資金出資1000萬元,通過融資擔保撬動1億元的銀行信貸資金,最大限度滿足出口茶企的資金需求,大幅提高茶葉出口產值,2021年茶葉直營出口達4361萬美元。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方便、快捷、靈活的普惠金融優勢,先后推出“惠茶貸”“茶鏈貸”等信貸產品,為茶企、茶農送去了金融“及時雨”。

  堅持市場導向,大力推進茶品質管控、茶品牌培育、茶品類開發,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

  一是確保茶品質。持續壓實“鎮、村、組、戶”四級管理職責,建立健全茶葉質量檢測和認証體系,大力推廣歐標茶園建設“湄潭模式”,確保茶葉質量。目前,全縣獲得SC認証企業216家,建成的標准化生態茶園中,歐標茶園8萬畝、雨林聯盟認証茶園4.4萬畝,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實現了湄潭縣茶葉集好生態和高品質於一體,也實現了茶葉基地從零散化到規模化、生態化的重大轉變。

  二是做響茶品牌。針對茶葉“有產品沒價格、有價格無品牌”困境,充分發揮政府服務推動作用,注冊了“湄潭翠芽”和“遵義紅”兩個公用品牌,並對公用品牌實行星級管理,規范授權企業使用“湄潭翠芽”商標83家、“遵義紅”商標56家,授權五星級標識企業13家。目前,兩品牌已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全國20多個省(區、市)地級以上城市設立品牌專賣店、旗艦店及茶葉批發部1100余家,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國內主流電商平台開設網店400余家。在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上,“湄潭翠芽”“遵義紅”均獲得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

  三是創新茶產品。堅持“圍繞茶、做足茶、突破茶”,以經濟開發區作為茶葉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的主陣地,大力開發含茶的飲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全縣茶產品除傳統綠茶、紅茶、黑茶外,還開發生產了茶多酚、茶葉籽油、茶樹花、抹茶等15類精深加工產品,被評選為“中國茶業十大轉型升級示范縣”。

  始終堅持“三產共生、三產融合”,不斷在茶產業“接二連三”上下功夫,促進茶產品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發展、茶文化源遠流長,展現出了茶產業勃勃生機。

  一是以茶興工。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通過政府引領、培育主體、開拓電商等舉措,統一生產標准、技術培訓、物資供應和產品銷售,提高了產業組織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實現了“小散弱”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目前,全縣共培育茶葉加工企業781家,其中國家級茶業龍頭企業5家、規上工業茶企14家,2021年全縣茶產業綜合收入167.09億元。

  二是以茶興旅。以山水田園風光和茶旅融合一體化為主線,精心打造了“天下第一壺”茶文化主題公園、翠芽27°等4A級景區,中國茶海、中國茶城、貴州茶文化生態博物館、象山茶博園、茶工業博物館等一系列茶旅景點,建成了蘭馨、沁園春、芸香等一批精品茶庄園,不僅形成了茶海、茶壺、茶湯、茶城、茶村5張亮麗的名片,更向世人描繪了一幅茶香濃郁的全景畫卷。目前,全縣涉茶服務行業300余家,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

  三是以茶興文。始終堅持弘揚茶文化、積澱茶底蘊、豐富茶內涵、講好茶故事,不斷提升茶產業影響力、競爭力、滲透力。成功申報“湄潭中央實驗茶場舊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功申報湄潭翠芽、遵義紅茶、湄潭手工黑茶傳統制作技藝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貴州大學茶學院落地湄潭縣,按期開展茶文化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村寨、進酒店“六進”活動。同時,還創作出了大量關於茶的詩詞,僅2021年就創造60余首,推動形成了全民飲茶、全民懂茶、全民愛茶的良好氛圍。

  始終堅持把共建共享理念貫穿到茶產業發展過程中,做足茶葉富民強縣這篇大文章,讓茶產業發展紅利惠及全域。

  一是群眾因茶而富。堅持以市場運作為主、政府補貼為輔,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為運營模式,茶農以茶園、土地、房屋入股等方式,參與茶產業發展實現分紅。目前,茶園分布在15個鎮(街道),茶產業效益惠及8.8萬農戶35.1萬余人。不僅如此,眾多茶葉企業的創辦,為全縣提供了各類就業崗位,每年實現就業人數2萬余人,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495元。其中,50%以上來自茶產業。“小茶葉”已經變成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二是城市因茶而興。始終堅持把茶產業作為立縣之本、興縣之道,建立了西南地區最大的茶葉專業批發市場——中國茶城,入駐企業和商戶400多家,年交易額超30億元。貴州茶博會永久舉辦地定於湄潭縣,目前已連續舉辦9屆。2022年貴州省茶博會集中簽約項目共18個、簽約總金額21.61億元,會展期間完成線上線下銷售1700余萬元、簽訂訂單2.2億元。今年,湄潭縣借助茶博會開展了“我有貴州半畝茶”等推介活動,極大提升了該地知名度、美譽度。

  三是環境因茶而美。多年來,湄潭縣堅持綠色為核、生態為媒、茶葉為筆,接續描繪了一幅生態宜居的最美畫卷。在茶園大面積套種桂花樹、櫻花樹等經濟林木,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間的良好生態系統,茶園面積從2000年2.8萬畝增至目前的60萬畝,無性系良種達99%。同時,依托茶產業打造了以核桃壩等為代表的216個“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范點和819個村庄整治點,廣大茶區農村全面實現收入多元化、生活時尚化、居住庭院化、管理民主化的轉變。

  2021年,全縣建成標准化生態茶園60萬畝,茶葉總產量7.98萬噸、產值67.43億元,先后榮獲“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葉產業示范縣”“中國茶旅融合示范十強縣”“中國茶產業扶貧示范縣”等27項國家級榮譽稱號﹔2020年、2021年,兩年蟬聯“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湄潭小茶葉已蛻變為富民強縣的大產業,漫山翠綠的“茶海”已成為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成為貴州最美鄉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湄潭縣委改革辦供稿)

  本報貴陽11月6日電??(記者汪志球)貴州省2016年以來建成省級以上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176個,建成省級以上空氣自動監測站201個,布設土壤監測點位774個,布設聲環境監測點位9555個,目前全省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空氣、水、土壤、噪聲監測基礎網絡。 為加強智慧監測平台建設應用,貴州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將大數據運用於監測,目前初步建成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

  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宣講活動)

  本報重慶11月4日電??(記者劉新吾)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講團報告會3日在重慶舉行。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作宣講報告。…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