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茶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中国好茶

中国好茶

安徽省舒城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好茶网2023-01-12中国好茶茶叶机器大全
茶叶铁罐定做,茶叶机器大全,喂奶能喝茶叶吗,安徽省舒城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茶叶铁罐定做,茶叶机器大全,喂奶能喝茶叶吗摘要:舒城县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生产百强县,是安徽省重要的绿茶生产基地之一。该文结合生产实践,对舒城县

安徽省舒城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安徽省舒城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茶叶铁罐定做,茶叶机器大全,喂奶能喝茶叶吗摘 要:舒城县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茶叶生产百强县,是安徽省重要的绿茶生产基地之一。该文结合生产实践,对舒城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前舒城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舒城县地处安徽省中部地区,全年雨水、光照充足条件,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全国茶叶生产百强县,是安徽省重要的绿茶生产基地之一,有着“大别山区名优茶协作示范县”的称号,茶文化历史悠久[1]。茶产业不仅是舒城山区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舒城实施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产业之一[1]。近些年来,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茶产业的发展,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舒城茶产业的快速发展[2]。目前,舒城县立足于区域优势,将茶产业作为战略性主导地位进行大力培养,引导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舒城县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目前,舒城县选育的茶树新品种“舒茶早”“山坡绿”均通过了国家级良种鉴定,“特香早”通过了省级茶树良种鉴定;舒城小兰花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农产品”称号,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舒城小兰花名优茶产值和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舒城茶叶生产进入了全省十强县、全国百强县,茶叶生产面积发展到5000hm2以上,产量2300t左右,其中春季名优茶产量约800t,产值2.5亿元。预计到2020年,舒城县茶园面积将发展至6000hm2,年产量达3000t,年产值达6亿元;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666.67hm2,良种比例超过50%;发展全国茶叶百强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

  “十二五”期间,中央将“三农”问题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连续出台5个“一号文件”。2015年11月,中央再次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聚焦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和综合改革,实施了一系列有力、直接、范围广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给舒城县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财政投入,这是舒城县农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进入“十三五”后,舒城县进入了深入推进“四个舒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舒城的重要时期,是该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舒城县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西滨,江淮之间,毗邻合肥,206、105、346国道穿县而过,距离合肥仅有40min左右的车程。在“十二五”的早期,舒城县积极融入合肥经济圈,农业率先融入,茶叶等大量的农产品销往合肥,服务合肥,成为了该县发展农业生产重要方向,同时也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1]。

  舒城县域面积2100km2,地形多变,山区、丘陵、畈区等多种地貌兼有。全年光照、雨水均比较丰富,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多样的地形、优越的自然条件,盛产稻米、茶叶、板栗等多种优质特色农产品,拥有舒城小兰花等一批“名特优”农产品。

  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近些年来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江浙茶产区劳动力的价格,舒城县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在茶叶的经济效益中占比不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舒城县茶叶发展起源较早,可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唐宋时期,舒城茶叶就作为贡品上供;创制于明清的“小兰花”享誉大江南北。

  目前,舒城县茶产业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初级阶段,茶叶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茶叶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到后期茶叶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与茶农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原始的买卖关系,而未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共赢关系。这样就面临着原材料供应方面的隐患,如外地的经销商用高于当地市场的茶叶价格收购,则茶农会选择更高的价格售出,导致当地茶叶原材料供应不足[3]。

  虽然近些年来舒城县茶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外一些先进的茶企业进行比较,舒城县茶企业的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仍较低,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还是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缺乏先进技术的指导,导致茶园生产水平不高,存在滥用农药等问题,导致生产的茶叶农残超标,从而降低了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4]。

  舒城县的13个乡镇内均有茶叶分布,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多数为家庭式的茶叶作坊,而规模化的茶园较少。舒城县的茶品种只有少数的舒茶早等,品种过于单一,每年都是集中在某一阶段采摘,导致劳动力紧张、市场售价降低等情况[1]。

  初级产品的一般经济价值相对较低,深加工后则可以很好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5]。茶产业生产同样如此,通过深加工,可以将茶叶中的潜在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增加茶的经济效益。比如,可在茶饮料、茶食品、茶油等保健品上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优化茶产业的结构。但是,目前舒城县缺乏专门从事茶叶的深加工、产品研发的大型企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当地茶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6]。

  舒城县政府要按照全面推进、优先突破的原则,加大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推进全县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1]。另外,茶叶协会是推动全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支持协会的工作,为协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县茶叶协会的桥梁、纽带和服务的职能作用[2]。

  全面推进“品牌打造、基地提升、龙头培育、市场拓展、科技支撑、项目拉动”6项任务落实。以“舒城小兰花”为主打品牌,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加强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地域证明商标的使用许可使用管理,实行“品牌、标准、标识、监管、宣传”的“五统一”制度。每年举办1次以上舒城小兰花品牌推介茶事活动。通过5年的努力,争创舒城小兰花中国驰名商标和5个以上安徽省著名商标。

  按照“区域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的要求,坚持发展和改造并举,强化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生产技术应用,提升基地生产能力。舒城县预计于2020年全面完成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园比例达67%,全县创建标准化高效(产值15万元/hm2以上)茶园面积1333.33hm2,建立40hm2苗圃园,确保年出圃良种茶苗6000万株左右。

  形成“市场+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的“四位一体”生产经营体系,茶叶初精制茶厂改造率达90%。预计到2020年,舒城县建设规范化运作的联合社带动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0家,联结农户80%以上;培育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

  发展多元化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经营方式。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100个,开设“舒城小兰花”专卖店30家,支持企业、个人建立网站、开展网上销售,提高“舒城小兰花”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加强与中茶所、安农大、农科院等茶叶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加强茶产业科技攻关,解决相关茶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利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炒茶能手、营销大户,提升生产经营一线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

  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鼓励企业到二级市场融资[6]。进一步优化农业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壮大农业投资规模。目前,舒城县加大了项目编报的力度,争取茶叶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实行项目建设包干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责任人,加大项目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财务审计,严格项目考核,确保每个项目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茶叶产业;鼓励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壮大龙头企业。实现茶产业、茶文化与旅游、休闲、养生、观光、体验相结合,谋划建设舒城小兰花茶艺馆、茶博物馆、生态观光园、茶体验中心、茶叶深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等一批项目,全面带动山区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林世仓(1966—),安徽舒城人,舒城县南港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很赞哦!